恶性结节会有一定比例演变为早期肺癌,而良好的免疫力可以将癌变细胞消灭在摇篮里,防患于未然。
肺,这一生命的呼吸之源,其健康状况无疑对整个机体的生命力与活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冠肺炎、支原体肺炎、甲流、乙流等呼吸道疾病持续流行的背景下,“肺结节”这一名词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健康议题。

近年来,随着体检普及和医学检查技术的提升,肺部结节的检出率显著上升,这一现象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担忧,但重要的是保持理性与科学的态度。需明确的是,肺结节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立即等同于恶性肿瘤的诊断。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吸烟习惯以及慢性肺部感染的历史,均可能是肺结节形成的诱因之一。
我国约75%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属于肺癌晚期。
一般来说,在临床中通过CT检查发现的肺部结节,大多数都是良性的,癌变可能性并不大。所谓的肺结节其实指的是肺里面直径≤3c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病灶;如果直径>3cm的我们称之为肺肿块,癌变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
肺结节根据性质、大小和密度均有不同的分类,那么到底哪些肺结节是比较高危的呢?
看形态:结节长得越“古怪”,恶性可能越大。比如有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含气细支气管征和小泡征、偏心厚壁空洞等;
看大小:大于1.5cm的实性结节,或者大于8mm的混合磨玻璃结节,属于高危结节,一定要足够的重视,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时,如果结节不断增大,也需高度警惕恶性。
肺癌的发展速度是不一致的,有些幸运的“懒癌”患者,可以几年甚至十几年无明显进展,这种的不可怕;而有的肿瘤从很小时候就具备快速增长的能力,需要重点监控!
以最近3年的肺结节病例来看,找到两个速度最快的肺癌病例,一起来看看它们的生长速度,了解查体的意义以及最适宜的查体频率。
病例1:肺腺癌 3.5年
这是一位70多岁老人,前列腺手术后定期体检,2016年基本正常,2017年右下肺出现4mm肺结节,2018年结节增大到5mm,之后隔了1年零9个月再次复查,结节增大到1.5cm,并出现分叶、毛刺等恶性征象,没有发生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也没有远处转移。

这是一个肺腺癌结节,从1个癌细胞长到1.5cm,用了大概3.5年;早期比较慢,长到5mm用了20个月,从5mm长到1.5cm,用了21个月。
病例2:肺鳞癌 3年零10个月
68岁老人,老烟民,因为冠心病住院,首次胸部CT看不到明显异常,之后逐渐出现肺结节:

在9个月时间里长出3mm肺结节,又隔了13个月,增大到8mm,之后再过了8个月,结节却萎缩变小了一点(大约7mm)。随访过程中逐渐增大的肺结节,要提升危险等级,积极处置。
有的肺结节暂时性缩小并不提示良性,之后过了1年零2个月,它猛然增大成一个不规则肿块,直径3cm,表面有分叶,并且牵拉胸膜了。
一年多的时间快速增大,提示肿瘤已经进入加速期,这时候如果继续放任不管,肿瘤会展露凶残的真面目!只过了2个月,肿瘤再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大,并且发生了胸膜结节状转移(下图蓝箭头),病理穿刺是低分化肺鳞癌。

在复杂多变的健康战场上,肺结节的形成及其潜在的恶变过程,实则是一场与自身免疫力的微妙博弈。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NK免疫细胞以其独特的角色,成为了我们体内不可或缺的守护者。它们不仅擅长清除那些因岁月而衰老、因基因突变而异常的细胞(包括初期阶段的肿瘤细胞),更是抵御病毒侵袭、抵御炎症扩散的英勇战士。
NK免疫细胞疗法,作为现代医学的一项前沿成果,正逐步成为应对结节问题的健康优选方案。这一疗法深刻认识到,免疫细胞是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稳定、清除潜在威胁的关键力量。通过精准激活并增强NK免疫细胞的活性与功能,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清除结节内的肿瘤细胞,同时抑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滋生,从根本上维护肺部乃至全身的健康状态。
案例分享
李先生,44岁,于2021年4月10日接受了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其右肺胸膜下存在两枚磨玻璃结节,其中一枚较大者直径达到了7.6mm。面对这一结果,李先生深感焦虑,对结节可能具有的恶性倾向充满了担忧。

在理解到肺结节在中年人群中相对常见,且大多数情况下为良性后,李先生意识到采取积极而谨慎的管理策略至关重要。他深知,虽然大多数肺结节无害,但在免疫力低下等特定条件下,仍有可能发生性质变化。因此,李先生决定不忽视这一健康信号,而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在广泛咨询多位专家医生后,李先生并未立即获得满意的答案。然而,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了解到NK免疫细胞干预这一前沿疗法,并决定深入探索这一可能性。经过与专家的深入讨论和评估,李先生接受了为其量身定制的NK免疫细胞干预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激活和增强体内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来增强免疫系统对潜在威胁的清除能力。
经过一个疗程、共计三次的NK免疫细胞干预治疗后,李先生满怀希望地进行了复查。令人欣慰的是,CT检查结果显示,原先存在的肺结节已经完全消失。这一结果不仅让李先生松了一口气,也进一步验证了NK免疫细胞干预在促进肺部健康、预防结节恶变方面的潜力。

免疫细胞疗法,作为一种前沿的医疗手段,其核心在于精准利用自体或异体的外周血资源。通过先进的提取技术,我们能够获取到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随后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科学的扩增与培养,以增强这些细胞的活性和特异性。最终,这些经过优化的免疫细胞被重新回输到患者体内,犹如一支训练有素的“健康卫士”,显著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针对肺部结节中的病原体、炎症细胞及潜在的突变细胞发起精准攻击,从而有效缩小甚至消除结节,为患者的肺部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面对肺部小结节这一常见但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尽管大多数小结节在长时间内可能保持稳定,不会进一步恶化为癌症,但其潜在的威胁性不容忽视。一旦结节发生恶性转变,往往已进入癌症的晚期阶段,治疗难度与预后效果均会大打折扣。因此,对于身体出现的任何细微异常,我们都应秉持“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通过定期体检、科学筛查等手段,及时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将健康风险扼杀于萌芽状态。
免疫细胞疗法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它不仅能够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还能针对特定的健康威胁进行精准打击,为肺部结节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免疫细胞疗法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疗法将在肺部健康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