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8 2308 5206
news
新闻中心
缺血性中风,又叫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指急性起病、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干细胞具有抗凋亡、抗炎、促进血管和神经再生等多种潜能,这些特性使其在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潜力。
缺血性脑中风:不容忽视的“健康杀手”
在我国,“中风” 长期占据国人死因的首位。2019 年的数据显示,其夺走了超过 200 万例生命,其中缺血性中风占比近 80%。这类中风通常由脑血管闭塞引发,导致下游脑组织因葡萄糖和氧气供应被剥夺而大量坏死。
静脉溶栓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治疗策略,但存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仅 4.5 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然而,大约 6 成的患者无法在这一时间内接受治疗,中风后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行动、思维、言语等方面,部分患者甚至丧失生活能力,给患者心理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缺血性中风的复发率极高。
国际顶级期刊《The Lancet-Global Health》2020 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缺血性中风患者 5 年复发率高达 41%,且复发时病情更为严重,致死率及致残率更高。这些严峻的数据迫切呼唤科学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干细胞疗法:缺血性脑中风治疗的新希望
《Medicine (Baltimore)》发表的一则荟萃分析为干细胞疗法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该研究检索了 PubMed、EMBASE 和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中 “利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共 264 项,经筛选后 13 项研究入选,涉及 592 名患者。研究中使用的干细胞类型近一半为间充质干细胞(MSC,约 6 组),其余为骨髓单核细胞(MNC,约 4 组)及其他(4 组)。
通过对死亡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 Rankin 量表(mRS)、Barthel 指数(BI)和并发症等指标的评估,结果显示:
1、干细胞干预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MSC 和其他类型干细胞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有显著影响。
2、mRS 评分显示干细胞干预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有益趋势。
3、在 NIHSS 分数方面,干细胞干预组与对照组呈现出差异化的治疗效果,亚型中 MNC 组表现优异。
4、BI 量表结果同样支持干细胞治疗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MSC 组与 MNC 组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 BI 评分有显著影响。
5、并发症方面,干细胞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
总体而言,干细胞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有显著影响,可降低死亡率,改善 mRS、NIHSS 和 BI 评分,是一种颇具潜力的前沿方案。
重建 “灾后” 大脑:干细胞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治疗手段,具有再生修复、免疫调节、抗凋亡和抗炎等独特功能。当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治疗时,主要发挥以下三种功效:
1、修复受损的神经网络
脑梗后遗症通常因大脑神经受损而起。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每一分钟,平均有 190 万个脑细胞死亡,每耽误一小时,大脑损失的神经元相当于正常衰老 3.6 年所损失的数量。《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发表的双盲对照实验表明,静脉回输干细胞的慢性中风患者在 Barthel 指数、功能独立性测量和格拉斯哥结果量表中的神经修复和临床改善更为明显。研究者推测,输入的干细胞通过旁分泌信号,诱导神经系统恢复,刺激内源性神经发生和突触生成。
2、重塑血管,维持中风后脑血流量
脑梗的根本原因是血管堵塞,预防二次复发需修复血管。干细胞可分泌肝生长因子、白介素 8、血管生成素等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生成与重塑,恢复内皮细胞功能,并减少细胞凋亡。美国 Ochsner-LSU 健康科学中心的实验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大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2 (ACE-2),其产物 (Ang1-7) 与相关受体结合后,能发挥血管舒张、抗氧化和抗炎等作用,回输给急性脑中风小鼠模型可维持脑血流量,减少脑梗死面积,对防止中风慢性脑结构和功能损伤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3、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理基础。干细胞可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和改善体内炎症环境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Stem Cell Res Ther》发表的研究证实,干细胞可以改善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残余样颗粒胆固醇水平,调节脂质代谢。同时,干细胞能产生大量抗炎因子(如 IL-10 和 TGF-β1),抑制促炎因子(如 IL-1β,IL-6 和 TNF-α),抑制 NK 细胞增殖与 T 细胞分化,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缓斑块的形成。
临床试验: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案例1:
2022年,国内研究人员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性与疗效的Meta分析。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12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573例试验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和55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
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时,间充质干细胞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优于对照组。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改良Rankin评分两组效果接近。其他各时点,除改良Rankin评分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情况评分均有显著改善。
这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一定程度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不良事件仅为耐受性较好的发热与轻微的头痛。
案例2:
该研究设计严谨,共纳入了54名患者,其中39名作为试验组接受了间充质干细胞的静脉注射治疗,而另外15名则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MSCs治疗的试验组不仅未发生任何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而且在下肢运动功能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改善。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优势
1、治疗效果更优
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显示出更优的治疗效果。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总体状况显著改善,且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此外,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显示出更好的安全性。
2、减少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
干细胞移植还能减少脑中风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早在2006年,就有研究团队利用干细胞治疗了50位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通过手术前和手术后六个月的评估,发现患者在活动能力、行动能力、理解交流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这一结果表明,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免疫调节特性,减少排斥反应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缺乏MHC-Ⅱ分子,因此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一特性使得干细胞治疗无需配型,减少了时间花费,特别适合脑卒中这一急症的治疗。此外,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还可以减轻脑卒中后的炎症反应,进一步保护脑组织。
写在最后
缺血性脑中风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而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通过修复神经、重塑血管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维度作用,为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更多研究数据的出炉和临床试验的推进,干细胞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得到更充分的验证,为无数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带来新生。
微
信
公
众
号
地址:珠海市横琴新区横琴国际创新中心兴科五巷85号204-205、207、兴科二巷72号301、302、303、304、305、306、307
联系电话:138 2308 5206,150 8810 7345
联系人:酆先生
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THE:138 2308 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