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这个季节细菌和病毒也特别活跃
尤其是有很多过敏原,所以春季
是一个过敏性鼻炎高发的季节
过敏性鼻炎,也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指过敏体质的患者接触致敏原(如花粉,动物毛发等)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AR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鼻炎性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人体暴露于过敏原后鼻粘膜的过敏反应。典型症状为阵发性打喷嚏,流鼻涕,鼻痒和鼻充血,并伴有眼部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据统计,全球约有10%~40%的人口患有AR,且约20%~30%的AR患者伴有支气管哮喘,我国AR患病率为4%~38%。
过敏性鼻炎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的。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具有低龄化倾向。
特别在我国的西北、北部地区,由于雾霾、沙尘暴等因素,患病人群基数大,例如榆林市整体患病比例为21%而城区高达27.3%。
此外对于过敏体质的人而言,很多东西都可能成为引起过敏性鼻炎的致敏原,根据过敏原种类的不同可以概括性的可分为三类:
如尘螨、花粉、动物皮毛、霉菌、棉絮,蟑螂、油烟、各种香料等;
鱼虾、鸡蛋、牛奶、面粉、豆制品、花生、鸡鸭、水果、药品等。
近年来发现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影响全球40%人口的健康问题,过敏性鼻炎病程长,发作期间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者引发并发症危害健康安全。
AR的危害不容小觑,容易引起其他局部乃至全身性的炎症性反应,例如:
▨AR与气道炎症(哮喘)关系密切。
研究发现,AR患者发作期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过敏性鼻炎发生哮喘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3倍,儿童竟达到11.51倍,有数据显示,4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合并哮喘,并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AR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过敏性结膜炎等五官炎症性疾病也有一定的关联。
目前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传统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此外还包括了一些冲洗鼻腔的外用药品,但只能控制症状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容易复发,不能逆转免疫失衡状态。
其次是特异性免疫疗法,尽管特异性免疫疗法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但患者人群受到过敏原的限制,脱敏周期长,并且存在局部或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依从性差。
因此,传统干预方法的效果不理想,迫切需要新的干预手段。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免疫反应失衡学说,认为过敏性鼻炎发病主要由于Th1/Th2细胞免疫失衡,同时存在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和/或功能的缺陷。因此,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利用干细胞疗法调节Th1/Th2免疫平衡在干预过敏性鼻炎中起关键作用。
2016年12月30日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人员在“Am JTrans lRes”杂志报道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发现,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调节自身免疫平衡,可以大大减轻变应性鼻炎的症状。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迁移并定植到鼻腔黏膜,通过免疫调节恢复Th1/Th2免疫平衡、上调Treg细胞,纠正细胞免疫失衡。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强大免疫调节特性的细胞,有望纠正过敏性鼻炎患者失衡的免疫状态,其可导致AR中Th2应答向Th1应答的转变,并可调节调节性T细胞(Treg)的功能。
国内学者开展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降低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免疫反应。在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后可显著降低过敏症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IgE、辅助性T细胞2(Th2)、细胞因子-4(IL-4)、IL-5、IL-1和IL-10水平。此外,Th1(干扰素-γ)水平明显升高。
国内科学家还证实,干细胞通过抑制TH2的过度表达来实现TH1 / TH2比例的重新平衡,从而减少了过敏性鼻炎的鼻腔炎症。
干细胞在培养的过程中会分泌出多种修复因子和营养因子,能够帮助机体修复鼻粘膜,重建鼻粘膜的正常结构;
经研究发现干细胞能够在机体内分泌出抑炎因子,能够有效抑制淋巴T细胞的过度增殖,上调Treg细胞的数量,通过调整机体内的免疫平衡,来控制过敏性鼻炎;
干细胞在炎症修复中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的特性,可通过再生和分泌细胞因子对抗炎症,修复炎症,安全有效。